...
白內障的分類方法很多,有的以年齡來區分(先天性、發育性、老年性),有的以水晶體混濁的位置來區分(核性、皮質性、囊下)有的以混濁的成度來分(初發期、未成熟、成熟及過熟期),有的以白內障發生的原因來分(老年性、外傷性、代謝性、中毒性…)。
..
通常,以白內障的成因來分最為常用,依照其發生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一) 老年性白內障
(二) 先天性白內障 ( 發育性白內障 )
(三) 外傷性白內障
(四) 新陳代謝性白內障
(五) 併發性白內障( Complicated Cataract )
(六) 中毒或藥物性白內障
(七) 其他全身疾病合併白內障
(八) 後發性白內障(After Cataract)
..
(一) 老年性白內障:
..
多見於50歲以後,發病率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加,在所有白內障患者中老年性白內障佔了大多數。病因不明,近年的研究從為全身老化晶體代謝功能減退的基礎上,加上多種因素形成的晶體疾病,如遺傳、紫外線、全身疾患(糖尿病)、營養狀況等因素有關。
..
老年性白內障的病因是多重因素的且至今還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水晶體本身老化有關。水晶體隨年紀增長,會增加重量及厚度,但調視能力卻降低,新形成的纖維往中央水晶體核壓迫變硬,化學成份的改變造成水晶體蛋白的變性及色素增加,減低了水晶體的透明度,造成了水晶體的混濁。老年性白內障可分為皮質性、核性和後囊下白內障三種型態。
癥狀:
  1. 進行性視力減退,早期病人常有固定不動的眼前黑點,伴有單視,多視或屈光不正改變現象。
    ..
  2. 皮質性白內障是多見的類型,臨床分為4期。
( 1 )皮質性白內障:
水晶體皮質內離子的成份改變及水晶體纖維的含水增加會導致皮質混濁。皮質性白內障通常位於水晶體兩側而且經常沒什麼症狀,對視力的影響取決於混濁的位置是否阻檔到視軸。皮質性白內障根據病程的進展可分為以下幾期:
1. 初發期:
早期水晶體混濁多出現在周邊部,形成灰白色楔狀混濁,尖端向瞳孔中心。此時水晶體大部分仍然透明,且瞳孔區尚未受影響,所以一般不影響視力。 
2. 膨脹期(未熟期):
水晶體皮質因吸收水份而膨脹,虹膜會被往前推,前房會變淺,這時容易發生急性繼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 
3. 成熟期:
水晶體膨脹現象逐漸消失,前房又逐漸恢復正常,但水晶體全部變混濁。此時是白內障摘除手術最好的時機。
4. 過熟期:
成熟時白內障之後,水晶體皮質分解液化成乳狀物,硬化的水晶體核下沉。整個水晶體的體積縮小晶體囊皺縮,水晶體核下沉,稱為Morgagnian Cataract。水晶體皮質滲出到前房會引起過敏性葡萄膜炎或晶溶性青光眼的併發症。 

( 2 )核性白內障:
此種白內障從水晶體中央的胚胎核開始,漸漸向周圍的成年核發展,呈黃褐色混濁,愈近中央部份混濁越深。

此種白內障發展極為緩慢,經常兩側發生,且對視力影響不大,可以保持相當久的良好視力,對看遠視力的影響比看近視力大。核性白內障因為水晶體核硬化造成屈光指數增加,會造成近視度數明顯增加,所以會使有些老花眼的人,突然可以不戴老花眼鏡也可以看書寫字,稱為”第二春視力”,事實上這只是老年核性白內障發展過程出現的暫時現象。隨著水晶體的混濁,視力還是會繼續下降。

另外因水晶體核及皮質屈光指數急遽改變,會造成單眼複視的現象,而水晶體核的逐漸變黃色會導致對色彩區別能力降低。有時在近視的患者,其水晶體核硬化後,近視度數會在短時間內急遽增加,又稱為晶體硬化性近視。

( 3 )後囊下白內障:
此種白內障發生的年紀比核性或皮質性白內障還年輕,水晶體混濁的位置在後皮質層且經常位於視軸上,所以輕微程度也會造成視力的影響。患者會抱怨在強光下會有眩光及視力模糊,因為瞳孔的收縮(如強光下,視近物的調視作用及點縮瞳劑)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被位於視軸的白內障阻擋,所以視力降低。
..
除了老年性的原因外,此種白內障還會出現在因外傷,服用或局部點用類固醇藥物,發炎及游離輻射等情況。後囊下白內障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水晶體上皮細胞生長且向後移行至後囊及後皮質層,且異常增大造成混濁。
....


(二) 先天性白內障(發育性白內障):
..
先天性白內障指出生時就發現的水晶體混濁,而嬰兒白內障指的是出生後一年內所發生的白內障。兩者是可以通用,但是有些學者認為發育性白內障涵蓋的範圍更廣且更貼切,因為先天性白內障除了大多數在出生前後就出現的水晶體混濁外,有小部份為出生後才逐漸形成一種帶有先天性遺傳障礙的白內障。
..
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率在2000個活產嬰兒就有一人,其發生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
  1. 是遺傳因素決定,且絕大多數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 

  2. 母親懷孕其有服用藥物(如類固醇或磺胺藥)或接受X光照射。 

  3. 母親懷孕期頭三個月受感染【(如痲疹,梅毒,水痘,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毒漿體原虫病(Toxoplamosis)】,感染發生越早,水晶體混濁的發生率越高。 

  4. 母親懷孕期缺鈣,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及營養不良。 

  5. 嬰兒的新陳代謝有問題,如半乳糖血症(galatosemia),homocystiuria,aminoaciduria,血糖低下(Hypoglycemia),副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parathyroidism)等等。 

  6. 與染色體異常有關:如唐氏症(Down Syndrome),Trisomy13 -15,Trisomy18,Turner's Syndrome...。 

  7. 與基因異常有關:如Marfan Syndrome,Alport Syndrome,Fabry disease,Myotonic dystrophy,Hallermann-Streiff Syndrome...。 

  8. 約有1/3的先天性白內障原因不明。
按照水晶體混濁的部位、型態以及範圍,可將先天性白內障分為:
1. 極性白內障 (polar cataract):

前極白內障一般範圍較小,視力不太受影響,後極白內障比前極白內障會影響視力。

2. 層間白內障 (Lamellar or Zonular cataract) :

為先天性白內障最常見的型態。

3. 核性白內障 (Nuclear cataract)
4. 囊膜白內障 (capsular cataract)
5. 星狀白內障 (Sutural or Stellate cataract)
6. 全白內障 (Complete or total cataract):

指水晶體全部混濁,會造成視力極大的影響,需早期手術治療。

7. 膜狀白內障 (Membraneous cataract):

指水晶體內的蛋白被吸收,剩下前後囊合成一很厚的白膜,會影響視力。


..
(三) 外傷性白內障:
..
.....
..
因意外傷害所引起,這些傷害包括了穿透性或穿孔性傷害、挫傷、輻射傷害(游離輻射、紫外線、紅外線輻射)、電擊傷害、及化學傷害(尤其是鹼性溶液)。如果穿刺性傷害造成眼球內有異物殘留而這些異物又是如鐵、銅等會釋放出對眼球有害的離子,也會造成白內障。
..

..
(四) 新陳代謝性白內障:
..
因新陳代謝障礙,造成水晶體的混濁,最常見的是因糖尿病引起。
..
1. 糖尿病: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會導致眼睛房水內糖份增加,也造成水晶體內糖分濃度增加,引起滲透壓改變。水份會跟著進入水晶體,造成水晶體纖維的膨脹,蛋白構造的分裂而產生白內障。
..
有兩種型態的白內障,一種是真正糖尿病性白內障或稱為雪花狀白內障(Snowflake Cataract),在血糖控制不好的年輕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中可見,水晶體囊下有灰白色混濁散佈,就像雪花片片,這種白內障進展很快,可在很短時間內水晶體就會完全變成混濁。
..
另外一種型態也就是老年性白內障,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有較高的危險性會產生老年性的白內障,而且發生年齡較早,進行亦較快。糖尿病患者的白內障大多數是屬於老年性白內障,真正糖尿病性白內障並不多見。
..

2. 半乳糖血症 (galactosemia):

由於半乳糖(galactose)代謝成galactitol的酵素有缺失,導致半乳糖在體內堆積,嬰兒會有營養不良,肝腫大,黃疸及智能不足等症狀,而75%患者會有白內障,主要的型態是在水晶核及深層皮質有混濁,看起來像似油滴狀(oil droplet),如果不加以治療,整個水晶體會變成混濁。

 

3. 低血鈣 (Hypocalcemia):

造成低血鈣的原因,可能是不明原因,也可能是甲狀腺手術時破壞了副甲狀腺,導致血鈣不足。白內障大多是兩側性,在前後皮質處有許多散在虹彩色的混濁,這些混濁可能穩定不變化或形成全白內障。
..

4. Wilson disease (威爾森氏疾病):

主要是體內銅的代謝異常,眼睛的病變可見在角膜邊緣有一金棕色的環(稱為Kayser Fleischer ring),水晶體前囊及囊下皮質處會有紅棕色色素沈著呈衛星狀排列,就像白內葵的花瓣一樣,稱為Sunflower cataract,不過此類白內障不會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
..

5. Myotonic dystrophy (萎縮性肌強直病):
..
為罕見之疾病,先是肌肉變硬,隨後頸部及臉部肌肉萎縮,眼瞼下垂及心臟傳導阻礙,合併有白內障。有多彩的虹彩般的結晶沈積在水晶體皮質,伴隨有後囊下白內障,最後會導致全白內障。 


..
(五) 併發性白內障(Complicated cataract):
..
有其他眼疾而併發的白內障,一般認為是房水或玻璃體液變化所引起水晶體營養障礙才產生。大多數從後極部後囊下產生盤狀混濁,惡化為全白內障時,易被誤認為老年性白內障。這些容易併發白內障的眼疾,包括了虹膜炎(葡萄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視、視網膜剝離、虹彩萎縮或異色、色素性視網膜炎及眼內腫瘤及眼內手術後。
..
.....

..
(六) 中毒或藥物性白內障:
..
活或工作中,長期接觸化學物質,或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水晶體混濁,特別要提出的是皮質類固醇激素(Corticosteroid),無論是全身或局部應用均可引起白內障,與使用劑量及服用時間長短有關。
..
這種白內障主要發生在後極部的後皮質(posterior subcapscular cataract),有時可波及後囊,當停止服用此藥後,白內障可以靜止或減輕。另外精神科用藥 phenothiazines可以造成水晶體上皮色素沈著而變混濁,與用藥劑量及時間有關。
..
治療青光眼的縮瞳劑,由於長時間滴眼有發生水晶體混濁的危險,尤其是作用強的縮瞳劑,如碘化磷(echothiophate odide),demecarium bromide等,混濁多居前囊下,一般不影響視力,停藥後亦可逐漸消失。有時發現過晚,混濁會擴展到後部皮質,此時停藥,混濁不會隨之消失,但可停止發展。
..
白內障的發生與使用藥物種類及使用時間和頻率有關,一般用藥可能要一年左右會發生。另外治療心律不整的藥Amiodarone,也會造成前囊色素沈著成衛星狀排列,但很少引起視力障礙。
..

..
(七) 其他全身疾病合併白內障:
..
如異位性皮膚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一些症候群(Lowe's Syndrome、Werner's sydromen、Down Syndrome、Marfan Syndrome、Marchesani's Syndrome....)都可能合併有白內障的產生。
..
.....

..
(八) 後發性白內障 (After Cataract):
..
指的是白內障手術後,殘存的上皮細胞順著水晶體囊成長移動至後囊處,導致後囊增厚而影響視力。
..

Photos are taken from Clinical Ophthalmology Fourth edition written by J. JackKanskiand Published by Butterworth Heinemann

回到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