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視網膜剝離是無法由眼球外面發現的,假如有上述症狀應即刻請眼科醫師詳細檢查,眼科醫師可利用各式眼底鏡,接觸式鏡片,細隙燈或超音波確定是否有網膜剝離,進而找出網膜剝離撕裂孔加以 治療。

若是發生了視網膜剝離,不即時治療的話,視網膜感光細胞會有「自殺」現象,影響深遠,若置之不理,不僅會失明,而且眼球會縮小變形,因此,一旦發現有視網膜剝離,不要猶豫,應立即接受手術治療,大部份的視力可恢復至相當水準。

 


一旦發現有視網膜剝離,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若延誤醫治,產生了玻璃體與視網間纖維化的反應,不僅增加手術困難度,對於術後視力的恢復也將大打折扣。如果視網膜已有撕裂孔,但尚未發生視網膜剝離,則即時的治療可避免視網膜剝離的發生,一旦視網膜剝離已發生,則必需開刀治療,至於其開刀方法,則需由眼科醫師依網膜剝離的部位及嚴重程度加以判斷。以下簡述幾重治療方法:
 

(1) 鐳 射 ----- 當醫生發現新的撕裂孔,而無網膜剝離,則可利用鐳射在撕裂孔周圍產生幾個燒灼點,使其產生斑痕,將撕裂孔封閉,以避免液體流入視網膜與眼球後壁之間,此種方法可在門診治 療, 且不需開刀。

 

(2) 冷 凍 法 ----- 在撕裂孔處之眼球後壁,醫生亦可使用冷凍法使撕裂孔封閉,其原理與鐳射治相似,冷凍治亦可在門診治療,不過需使用局部麻醉。

 

(3) 手 術 ----- 如果在視網膜與眼球後壁之間已積聚大量的液體,而發生網膜剝離,則需用較複雜的開刀法加以醫治,不同的開刀方法乃是依據網膜剝離的範圍及其產生的傷害而定,但每種方法都 是欲壓迫眼球後壁,使其頂住撕裂孔,直到產生斑痕,將撕裂孔 封閉,有時候尚需將積聚於網膜下之液體引流,使 網膜能復位於眼球後壁,我們也時常用矽帶或墊子圍繞於眼球外圍,使眼球後壁能與網膜貼在一起,有時並合併鐳射法,冷凍法或經由針尖將電流產生之熱能封閉撕孔。

對於較為複雜的網膜剝離,則需使用玻璃體切除術,此種方法乃 是將黏接於網膜之玻璃體切除,並將已發生凝縮之玻璃體移出眼 球 ,假若已剝離的視網膜收縮相當厲害,或已發生皺褶,則需暫 時打入一些稀有氣體於玻璃體腔內,將網膜推回眼球後壁,最 後,血液中的一些清澈液體將會滲入玻璃體腔內而將其充滿。


視網膜手術後的跟進:

約有90%的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可經由現代手術方法使其復位,但有時候,則需接受一次以上 的手術,複雜性的視網膜剝離則個例而不同, 一般預後較差。如果能使視網膜復位,則可保留某種程度的視力,然而在手術成功後六個月, 視力恢復的程度則是決定於幾項因素,一般而 言,若網膜剝離已發生很久,或在網膜裡面已有纖維化,則視力恢復差,約有40%的視網膜剝離會恢復至很好的視力,其餘的則因人而異,不幸的是,由於玻璃體持續凝縮或網膜纖維化,並非每個網膜剝離都能復位,一旦無法復位,則視力會繼續衰退 ,最後終於失明。

我們可依據病患之健康狀態和開力所需時間的長短來選擇 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開刀前或開刀後,大多不必要求患者長期靜止不動,然而若是於患 者玻璃體腔內打入空氣,患者最好於開刀後數 日,頭部保持某一固定姿勢,通常可讓患者於開完刀次日活動一下,可於一週內出院,有時候,於開刀後尚需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以矯正屈光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