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內障手術一般採門診方式施行,不需住院,手術後即可下床如廁走動,眼睛以眼墊覆蓋可以吸收術後的滲出液,保持眼睛的清潔舒適,外加鋁眼罩,可以保護眼睛防止碰撞及壓迫。
..
手術後應按醫師指示服用抗生素,並於術後隔天回診,開始點用抗生素合併類固醇眼藥水,以防止感染及減輕術後炎症反應。一般是手術後一週再回診,這段期間,術後的眼睛紅、怕光,輕度疼痛及異物感流淚等會隨時間逐漸減緩,如有突然疼痛加劇,充血更厲害合併視力減退或頭痛、噁心、嘔吐時,應立即回診。鋁眼罩可能需使用數週,尤其是晚睡覺時,可以防止手術眼被壓或不自覺被手抓傷。傷口的癒合須4-6週,所以這段時間內要避免重力工作及劇烈運動。待傷口癒合完全後,需再做一次屈光檢查,確定是否需要加配眼鏡來增加視力。
..
由於白內障患者多半為老年人,眼球其他構造亦有某種程度的老化,無論手術中有無併發症,手術後若有下列影響視力的症狀時,應特別注意:
..
1. 急性視力下降:
..
視網膜剝離:
常會併有飛蚊症或閃光,尤其術前是高度近視或周邊視網膜變性者更要特別注意。須儘快手術治療,以免視網膜壞死,視力將大受影響。
..
眼內炎:
乃是眼球遭受感染所致,較常發生於一週內,亦可見於數月或數年間,但發生機會不大。輕微者,需以抗生素治療;嚴重者,則需加上玻璃體切除手術,切除病源。
..
人工水晶體脫位:
由於支撐人工水晶體的後囊破裂,使人工水晶體掉落至玻璃體內,病人可感覺到眼前有透明物體飄浮。處理上,要以手術取出,再將人工水晶體以縫線固定或改置於他處。
..
急性青光眼:
由於手術多少會改變眼球的構造,少數人也可能引起眼壓急速升高,造成急性青光眼,而伴有疼痛、噁心、嘔吐。若原本就有慢性青光眼病史,手術前後更要注意控制眼壓。
..
玻璃體出血:
較常見於糖尿病合併有視網膜病變患者。若能在術前或術後,儘快施以「全視網膜雷射光凝固術」,則發生機會將大為減少。
..

2. 慢性視力模糊:
..
病人在數月或數年後,可能感覺視力逐漸下降,常見原因 包括:
..
續發性白內障:
由於手術需保留部份水晶體囊袋,以便放置人工水晶體。而該囊袋並未「數典忘祖」,仍會繼續變濁,使病人覺得眼前有一層薄膜遮住。此時,只要在門診以雅各雷射將薄膜打開即可。
..
屈光不正:
受到人工水晶體度數、手術切口大小、有無縫線等影響,或多或少均會造成亂視。再加上老花眼本身調節力下降,會造成視力有所變動。在視力達到穩定時,需輔以眼鏡矯正。
..
黃斑部水腫: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富含感光細胞,對視力最為敏銳。若發生水腫,除了視力下降以外,亦會有視物變小、變暗的症狀。水腫多半在6個月內可自行消退,少數病人則需注射顯影劑作眼底攝影,才能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
角膜代謝失衡:
輕微的角膜上皮細胞缺損,會使末稍感覺神經裸露在外,易受刺激,而有疼痛、流淚、畏光之感。此時應注意感染,避免併發角膜潰瘍。而若是角膜內皮細胞大量喪失,會使角膜新陳代謝失衡,導致角膜水腫,嚴重者甚至需接受角膜移植。
..
其他常見的炎症反應,如傷口本身癒合的疼痛、對手術反應強烈的虹彩炎或是縫線刺激的不適,均有待病人覆診時,由醫生找出病因,作妥善的處理。